高二议论文(汇编15篇)
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,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,论文的类型很多,包括学年论文、毕业论文、学位论文、科技论文、成果论文等。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议论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高二议论文1作业总是要写的,生活也总是要过的。
但是令人诧异的是,不同的人写出的作业竟千篇一律起来。
也不知是否人多些便是多了些保险,人们做事总是爱集结而上。且不论每年扎堆报考的公务员考试,现在,便是过马路大家也爱一起,也不管红绿灯,反正人多,总是没错的。
世上多是这样人云亦云,人行亦行的人,也许因此人生的作业才千篇一律起来。但是我不禁困惑,无人甘愿平庸,为何却有如此现象?
这世上并非没有精彩独特的人生。从古至今,古有高吟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的青莲居士,他用巨人一般的眼光,提起黄河滚滚狂涛,张口便吐出半个盛唐;今有张正祥,为守护环境宁愿遭人毒打,多年不改此志。他们或多或少,都使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。
但是纵观这些人生,我想我找到了为何无人甘愿平庸却又有如此多人平庸的答案。
无论是李白,还是张正祥,他们都是孤独的。孤独的李白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,孤独的张正祥则是要遭受妻子儿女不堪毒打而相继离去。
可独特精彩的人生正是需要孤独,闪耀独特的人都院忍受孤独,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有这样的人。
还记得梵高笔下的蓝色鸢尾,在满世界的白色鸢尾中,它孤高后的寂冷令人望而却步,相比之下,立于荒野,用身体与灵魂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冷箭,但是他犀利的笔却划开了沉闷乌黑的天空,令人呼吸到清新的空气!
现在的社会太热太暖了,缺少的正是这样的,能恪守心中的信念,不随波逐流的孤独者。
《煌煌上庠》中写道,先觉者总是超前的,超前者总是孤独的,在孤独中前行,这才是古来今往大智者的基本模型。
世人多是不堪忍受孤独的,故人生的作业千篇一律,那你呢?热闹的平庸与冷寂的不凡,你选择哪个?
高二议论文2不知从何时起,愈发喜爱子夜的时光。把一盏微凉的茶,执一杆清瘦的笔,于漫无际涯的静谧中,点染意境,雕琢胸襟。万家灯火寂灭之处,心中的银河冉冉升起。我仰望着,追寻着,生怕经过又一日铅华风尘的洗礼,它会遗落几多璀璨的辰星。
随着年岁的增长,我渐渐发觉,自己于夜色的钟情,究其本质,是对孤独的珍惜。这种微妙而恒久的情怀为我的笔尖注入了温热的血液与不朽的元灵,由此淌出的文字,也便有了生命的质地。孤独,本是多么凄清、无奈的字眼。当波涛汹涌的心事找不到亲近的朋友可以倾吐,拉帮结派的聚会上再三搭讪都没有共同话题,看了一场不知所云的电影却发现别人都津津乐道,引以为傲的观点和见解得不到一丝回响……孤独宛如一层透明而坚韧的薄膜,横亘在你与外界之间。被那种若即若离的隔阂感牵绊着,审判着,你无路可逃,也无人可依。
于是,我们畏惧“孤独”,排斥“孤独”,鄙薄“孤独”,认为它是怪僻性情甚至残缺人格的附属品,而只有在左右逢源的应酬中,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,在熙熙攘攘的人海里,才能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。时代风气所趋,我不想对此多做评议,只是常怀一种淡淡的悲悯。世间有多少看似光鲜亮丽的身影,当帷幕遮起、夜深人静之时,方能正视自己的孤独。因为,灵魂没有伪装可言。他们中的许多人诉尽终年都摘不下现实中的面具,从“不愿”到“无法”,这莫过于生命的悲哀。而我想说,一个擅长写作的人,必定先是一个善于享受孤独的人。孤独对”笔者”而言,不是压抑,而是释放;不是一种状态,而是一种境界。孤独,在予人以短暂的失落烦闷之后,往往能带来生命超然的静定与透彻的反省。于这种静定之中,我们听到了以前从未入耳的风声雨声蝉鸣声,读懂了往昔从未留意的树语蝶语落花语。情怀在苏醒,视角在延展,思维在振翅,而笔尖作为心灵的载体,不过是映射了我们由内及外的细腻与从容。
在这场反省之后,我们抵达了自己内心最为隐秘的角落,是回归亦是开拓,是扬帆亦是停泊。命运的刻刀没有磨平我们应有的棱角,外物的油彩没有覆盖我们原有的底色。通过朝圣般的灵魂远征,过往与未来轻轻接轨,个体与集体慢慢融合,生命的远景渐渐开阔。美国作家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,在颁奖典礼上致辞时这样说道:“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涯。”知道这句话以前,我一直想找个足够准确精炼的词眼来概括自己眼中的“写作”。
读完海明威的致辞稿,方才领悟——如果没有弄清事物对自己的意义,就不要妄谈自己对它的感受。我首先应该明确的,是“写作”在我生命中的定位:一类消遣,一份职业,一个方向,还是一种信仰?对于海明威而言,写作显然是他的信仰。一如那个老人圣地亚哥,果敢,坚毅,决绝,只要还有一丝希望,就会押上整个生命来一场望不到尽头的远航,跋涉最深险的海域,探索最本真的灵魂,浇筑最伟大的精神。一路走来,孤独到只有远方,没有终点;只有来处,没有退路。而我现在虽然还无法明确“写作”对自己的意义,却已或多或少地体会到了海明威所感受到的孤独——属于作家的孤独,属于思想的孤独,属于文化的孤独。早些年,我在杭州听过一堂关于国画的讲座。主讲人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教授,退休前一直任教于清华美院。他将国画大而观之,定位于传统文化之中,时代精神之下,并常于细节处流露对现世的人道主义关怀。
其中蕴含的许多生命哲理,几次令我茅塞顿开。讲座临近尾声时,老教授即兴向听众发问——画好一幅国画,最重要的是什么?片刻沉寂之后,大家踊跃起来,有人说是运笔的'技巧,有人说是景物的布局,还有人说是墨色的调配……老教授只是笑而不语。待所有声音都安静下来,他一字一顿道:“对于国画而言,最关键的一点,是善于留白。”是啊,学会了留白,也就达到了内心与外界的和谐。一幅好画需要留白,因为世间本无圆满的事物,唯有正视瑕疵,接纳缺憾,才能领略到生命最原始的风采;一位好画师善于留白,在笔触描绘不了的地方,用心灵的悟性来填补,加进自己独到而含蓄的解读。留白的艺术说到底,就是利用表面的空虚给作品以更富张力的升华。
由此推之,“孤独”何尝不是生命的留白?帮助我们于俗世洪流中围筑起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小时空,或是修篱种菊陶冶性情,或是打坐诵经沉淀初心;或是穿花拂叶溯源记忆,或是倚天照海展望征程。享受孤独,是对自我最深的热爱与的尊重。人事在命运的转盘上变迁,风景在轮回的轨道中更迭,年华在川流的时光里苍老。生命的起止点才是我们最本真的模样:一无所傍,一无所牵。就像旅人每到一站清点随身的行囊时,总会发现——这一路走来,唯有孤独,恒常如新。
高二议论文3远方为何方?从地理的角度上说,便是遥远的地方。从漂泊异乡的游子的角度上说,便是迷芒的未来。甚至还有人说:“远方就是到不了的地方,家乡就是回不去的地方。”无论从何种角度说,到远方,无易于遥不可及。 ……此处隐藏6873个字……得时间过的好快,应了那句“时间如白驹过隙”一眨眼而已,事情却已千边万化,让人觉得甚不可思议。唉!阿姐,我跟你说过我会好好学习,好好生活,那么我一定会做到,你不用再为我担心,我明白自己的。
小森。阿姐。莫刘。因为小森,我有了阿姐。因为阿姐,我认识了莫刘。莫刘,做个幸福是小女人吧!我相信你一定会快乐的,勇敢面对。
莫刘,她是我个一个网友。她陪我走过了高三一年。现在我在念高四,而她已在大学里。
高二议论文13“归来吧,归来哟,浪迹天涯的游子;归来吧,归来哟,别再四处飘泊……”戴着耳机,一首《故乡的云》牵引着我的心;靠着车窗,眺望远方,远方啊,远方有我魂牵梦绕了二十年的故乡。一缕微风抚过脸颊,牵绕着我一步一步踏上归途,向着我心中熟悉的故乡、熟悉的远方走去……
高速列车飞驰而过,阵阵桂花香扑鼻而来。下了车,我不禁加快了脚步,桂花香愈来愈浓,家也越来越近。远远地望见家门口几只小猫在嬉戏,母亲靠在大门上,瞩目远望,见我回来了,便迈着蹒跚的步子向我走来。我赶紧迎上前去扶着母亲,她也激动地握住我的手,用颤抖的声音说:“儿啊,终于回来了!在外面受了不少苦吧?”我看着母亲那熟悉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,微微斑白的鬓角有些许沧桑,眼泪夺眶而出:“妈,求学不苦,怎能学到知识?我没事啦,一家人团聚才是最重要的!”大嫂也寻声而出,笑盈盈道:“哟!翔子回来了,也不打声招呼,好让你哥去接你呀!”我笑了笑,一边迈进家门。一进家,我就怔住了:满墙电视机,还是音控的;多角度开关节能冰箱;自动收缩窗户……看着眼前这些高科技的家电,我不禁露出了惊叹的表情。大哥正在帮小侄儿调控模型飞机,见我回来,赶紧冲着我说:“这高科技玩意,老爸还真不会弄,还是让你叔这个高材生给你瞅瞅吧!”“好啦好啦,都来吃饭喽!”嫂子忙张罗饭菜。我赶忙来到餐桌旁,哇!有我爱吃的肉丸子。我接过嫂子递的碗筷,赶紧夹起一个肉丸,轻轻咬上一口,一股浓郁的汤汁“呲溜”一声滑进嘴里,肉质鲜嫩、汤汁浓郁,还是那个味!母亲见我这狼吞虎咽的样子,笑道:“还像个孩子似的,小心别烫着!”
吃过饭,大哥建议出去逛逛,我满口答应了。一家人开着共享小汽车,欣赏着倒退的风景:一座座高楼大厦,拔地而起;一辆辆节能洒水车,有序喷洒;莲花湖广场上还是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;整座小城被青山绿水包围,我不禁陶醉在这盛世美景之中……
飞走的燕子,总会返巢;枯去的柳叶,总会泛青;漂泊的人儿,总会归来……二十年的漂泊,内心的酸楚、委屈不计其数,就让今夜的故乡来抚平这些年心灵所受的创伤吧!我爱故乡,从此不再远方……
远方高二议论文五篇
高二议论文14雄鹰的舞台是苍天,在那里飞出一道俊逸潇洒的弧线;鱼儿的舞台是河海,在那里展现一派鱼翔浅底的惬意;苍松的舞台是峭壁,在那里演绎栉风沐雨的坚韧。
是蜡烛,就要燃烧;是粉笔,就甘愿“粉身碎骨”;是溪流,就要东流入海;是水滴,就要折射太阳的光彩。因为这些,才是它们的舞台。
官场黑暗,容不下他飘逸的心,满腹才华,摆脱不了“填词作赋”的命运,于是他“仰天大笑出门去”,于是他“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”,于是他“且放白鹿青崖间”。李白飘逸而去,去听蜀道猿啼,去历青山秀水,去觅庐山晓月。酒入豪肠,七分酿成月光,剩下三分啸成剑气,绣口一吐,就是半个盛唐。
有酒有月的地方,就是李白的舞台,他的特立独行、放荡不羁,演绎了一代文人的豪迈。
挥一挥羊鞭,锦帽貂裘,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,弄一支秃笔,短纸斜行,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。
冰雪纷飞,却寒冷不了苏武的赤胆忠心,名利诱惑,却动摇不了苏武的“生是大汉人,死是大汉臣”的铮铮誓言。铁血男儿,一身傲骨,敲响了千古绝唱。
冰天雪地,茫茫大漠,是苏武的舞台。他用执着,用坚守,用不屈,用信念,演绎为人臣者至高无上的职责。
斡旋于巴以间的和平,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,深情地呼唤:“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掉落。”为了自己的国民,为了全世界的和平,他穿梭于枪林弹雨,但他坚信和平的光芒会在不远处闪烁的。
和平谈判、反对战争,是阿拉法特的舞台,他用对国民的爱,对和平的向往,演绎“勇者的和平”的誓言。
李白用酒与月演绎不羁,苏武在大漠用节旄演绎忠诚,阿拉法特用执着的和平信念演绎勇敢。
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壁立千仞。
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星星都会闪耀光辉,并不是所有的溪流都可以流入大海,生命的玄机在于找准自己的舞台,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高二议论文15俗话说:“棒棍底下出孝子。”有很多家长借此教育孩子,引喻出‘不打不成才’的道理,可这种方式是正确的么?
我曾看到过一则颇有深意的漫画:图中有一个孩子拿着本书,却不断地被树上的爸爸拿苹果砸自己,脑门上出现了一个肿包,一旁的妈妈非但没有加以制止,反而参与其中,向爸爸递送苹果,小孩的父母认为:‘不信把儿子砸不成牛顿第二’。
这是一个多么可笑的逻辑,它揭示了一种真实:在大多数父母眼里,孩子之所以没能成功,是因为自己教育不够。往往对孩子严加监管,在他们眼中,正所谓‘玉不琢,不成器’。而我认为,被苹果砸中的不一定是牛顿,而使牛顿成功的也不一定是砸下来的苹果。牛顿在被砸到苹果之前是个怎样的人?他拥有着他人所没有或者超越人所拥有的智慧,他是名校的学生,拥有者强大的文凭,以及雄厚的知识,若非拥有这些,不可能成才。总之,看砸不成才!
我曾经看见这样一则震撼人心的故事:记者收到一封来自江西的信,信中的内容遭人同情,一个小女孩,由于成绩不太理想,老是犯错误而惨遭父母的‘毒打’,尽管小女孩很努力学习,努力做好,可依然得不到父母满意的眼光。小女孩在父母的棒棍下苦苦哀求着,苦苦呻吟着,可谁料父母告诉她:不打不成才,打你,是为了让你长记性!大多父母们都借着这冠冕堂皇的借口,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。信中内容很短,却*了父母的教育观念与孩子在这般教育下的痛苦生活。如此一来,此漫画中孩子的痛苦表情与故事中女孩子的苦苦呻吟有何异?拿着苹果砸孩子的父母与拿着棒棍打孩子的父母又有何异?这些父母的教育观念,该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灵伤害啊!又有谁能救救这些可怜的孩子呢?
虽然,‘棒棍底下出孝子’流行于生活,但我们并不一定要‘棒棍’成为教育孩子的方式。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成龙成凤,但是应该注重教育方式。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:‘父母教育子女,并非打,也非骂,而是能够在恰当的时机,给予孩子力所能及的帮助,他们才能乘风破浪,张帆远航。’实际情况正如洛克所述,孩子若被父母,因不成才而打骂,只会加重内心的负担,而非功成名就。每个孩子都应该到良好的教育,而父母便是孩子们的导师。在孩子们失败时教导孩子‘胜不骄,败不馁’总比父母打骂孩子来的有效。要明白牛顿并不是被砸出来的,靠砸不成才!
牛顿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,是因为他勤于思考,因此父母们更应该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。孩子们才能真正成才!让我们一起动员父母,消除孩子的痛苦,还他们一个丰富有趣的学习生涯。因为,靠砸不成才!
文档为doc格式